得了失語症的蝴蝶朵朵們

得了失語症的蝴蝶朵朵們

2020-07-08   1764

先前在新聞上看見隋棠化身成為「棠棠姐姐」投入蝴蝶朵朵–兒少性侵害防治的種籽講師行列,心中既喜悅又感慨。


喜悅的是,在台灣,如此沉重的議題終於能有機會用更生活化的方式進入大眾眼簾;感慨的是,隨著民國86年《性侵害防治法》、民國87年《家庭暴力防治法》、民國93年《兒童及少年福利法》(已於民國101年修正名稱為《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》)的頒布,我們對於性、對於暴力、對於兒少權益,在這十幾二十年間理應有了更多的認識。然而時至今日,根據衛福部108年統計,台灣的性侵害人數通報為8160人,其中兒少族群佔了6成5的比例,若是考量孩子的年齡、地位與性別的弱勢、求助管道的缺乏以及發言權利的限制,相信上述的數字,絕對只是冰山一角。朵朵的故事,仍在台灣各個角落上演著。


筆者所在的兒少權心會的「全芯創傷復原中心」,服務的是兒少時期曾遭受過性侵害的倖存者,也就是長大成年後的朵朵們。這些朵朵們受傷的童年,大多早於上述法規的出現,而傷害他們的人,大部份是他們熟悉的人,每個生命故事都是如此的獨特又令人心碎,不變的是,每位朵朵心裡都有想要守護的家人,想要保守家庭的秘密,都存有一份對家的渴望,也都害怕自己不被相信、擔心失去被愛的可能。「我不敢說,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」、「是我毀了這個家」、「他們說我是壞小孩怎麼可以說謊」、「我讓家人丟臉、讓他們抬不起頭來」、「這一切都是我的錯」。這些自責與羞愧的感受,一路伴隨著朵朵們長大,長大後的朵朵,有些成為了有家歸不得的孤兒,有些因著長期身心失衡而被疾病折磨,有些變得很難相信別人也無法讓人靠近,有些在一段又一段的關係中流浪,有些在強烈的孤單絕望中掙扎,而有些,願意尋求資源,重新去理解與拾回當年那個支離破碎的自己。


過往社會對於兒少權益的漠視、我們的家庭、文化中對性別、身體自主意識的缺乏,讓許多朵朵們在受傷的過程中,同時也失去了語言,他們無法說出童年時期的那些痛、那些苦。這些帶著傷長大的朵朵們,小時候沒那麼幸運,能遇到理解他們、讓他們安心說話的棠棠老師,但若有一天,我們有機會與朵朵們相遇,期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在他們的療傷路上盡一份力,讓他們知道發生這些事情並不是他們的錯,面對過往的傷痛並不丟臉,而是值得被尊敬的勇氣。至少,在我們面前,朵朵們,終於可以,不再失語。


文:黃怡禎/兒少權心會全芯創傷復原中心督導


本文刊登於:【當兒少權益被漠視】得了失語症的蝴蝶朵朵們 | 蘋果新聞網 | 蘋果日報


你可能還想看

全芯創傷復原中心年度電影徵文得獎作品第一名「男言之隱」 (2022-02-05)

全芯創傷復原中心年度電影徵文活動第二名作品「看見,無聲的吶喊」 (2022-02-04)

全芯創傷復原中心年度電影徵文得獎作品第三名「看見沉默的孤島」 (2022-02-03)

置身「N號房」,妳們為何不求救 (2020-06-10)